发表时间:2024-03-18 11:36:46 来源:华体会体育登录地址
二月十八日,在文昌东阁镇,农户在挑选秧苗。本组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实习生 张芷毓 摄
春雨绵绵,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。连日来,文昌市宝玉农技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邢益宝,马不停蹄奔忙于文昌各地的水稻田间和集约化水稻育秧中心。
“育好秧苗,推广机械化耕种,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。”邢益宝说,务农三十余年,他尝到了农业科学技术带来的甜头,也尽己所能推广机械化种植,希望让更多像他一样的农民从中受益。
今年以来,邢益宝管理的水稻育秧中心,在文昌市农技中心等部门的支持下,承包当地村民1700多亩水稻育秧任务,全市推广机械化插秧作业面积超过6000亩,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,扩大了粮食生产规模。
2月20日,海南日报记者来到文昌市东阁镇官田村,循着“隆隆”的机器声,在一片潮湿的田洋间见到了忙碌的邢益宝,他脚穿水鞋,驾着插秧机,在田间来回穿梭,插秧机驶过的田地随即披上一层淡淡的新绿。
“机械插秧就是快,以前一亩地一个人要干一天,现在机械作业20分钟就插完了,省时又省力!”种植大户赖树林和记者说,今年他承包了100多亩农田,全部用于种植早稻,他看好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,所以早早同合作社谈拢了合作。
赖树林手中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,就来自宝玉农技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约化的水稻育秧中心。
“集约化育秧利用机械化生产流水线,科学配备底肥、种子、土壤比例,秧苗密度高,质量更好,便于后期种植、管理。”赖树林说,自从育秧中心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当地种植户就渐渐告别了单家独户选种育苗的模式,“订单式”作业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。
在位于东阁镇地绿村的水稻育秧中心,记者看到,一台用于搅拌种子肥料制作秧盘的机械设备长达十余米。操作人员介绍,这台设备正常运行一天可完成约2000斤种子的播种,是传统人工作业效率的数十倍。
除了播种设备,宝玉农技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还停放着大大小小近十台机械设备,有旋耕机、收割机、插秧机,还有大型的卧式烘干机、立式烘干机等等。摆弄起这些大块头的“铁疙瘩”,邢益宝得心应手。
“种好粮,必须靠科技。文昌市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,多亏了有像邢益宝这样的农技能手。”文昌市农机中心相关负责人符永涛介绍,今年55岁的邢益宝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,曾获得“全国农机使用一线‘土专家’”“海南省优秀农机手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听见夸奖,邢益宝变得腼腆起来,沾满泥土的双手不停地用衣角擦拭。他说,之所以一步步扩大种植培养面积成为种植大户,离不开政府的惠民政策和农业部门的帮助。
早在2013年,在农业科学技术“110”的指导下,邢益宝开始承包了20亩水田种水稻,尝试运用机械化设备。机耕、机收,一条龙机械化作业,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劳作的艰辛,提高了种植效率。之后,他便不断总结经验,并逐步将种植培养面积扩大到1200亩。
机械化种植不仅提高效率,更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。“人工抛洒密度不均,秧苗参差不齐,不便于统一管理。科学种植,以往亩产800斤的水田,现在能达到1200斤。”邢益宝说,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,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。
靠种植水稻盖上三层楼房的邢益宝,也乐于分享他的农技经验和种植技术。作为文昌市宝玉农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核心成员,他常年忙碌于田间地头,双手长满了老茧。
村民邢益三刚买收割机时,由于一时不懂收割技术,操作没几天就出现了故障。邢益宝听说后,二话不说就赶去帮忙,他认真仔细检查机械的各个部件,很快找出毛病,进行修理,第二天,收割机便能正常下田作业了。
闲暇时,邢益宝还常常参加各界组织的培训班、农技咨询服务活动,积极推广塑盘育苗、测土配方施肥、太阳能灭虫等技术。
“东阁镇是文昌市水稻主产区之一,当地水稻机械化种植规模逐步扩大,确实需要邢益宝这样的好机手。他热心助人,有困难找他从不推脱。”农机手符传宝这样评价道。
文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运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稻田,平均亩产高出人工插秧10%—15%。根据粮食生产任务,今年文昌市计划完成水稻种植培养面积28.1万亩,其中早造水稻13.8万亩,晚造水稻14.3万亩。文昌将通过政策激励,加强农资储备、强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方式,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,增加农民收入。(海南日报文城2月22日电)